详细内容

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

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,中国自古以农立国,具有上万年的农业发展史。有了农业这个行业才有了农民这个职业,而农业的生产空间和农民的生活空间也就形成了农村。因而可以说,农业是“三农”问题的发端,也是 “三农”问题的集中反映。本文总结了中国农业目前发展的阶段和问题,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。文章认为,我们应当充分估计在城市化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农业发展面临的危机,并采取系统的、综合的措施予以有力的保护和支持。

关键词 三农 农业转型 现代农业

一、农业发展现状

(一)我国农业发展的大背景

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,占世界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2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.54亿人,世界总人口约70亿人,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9.4%。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,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农业面临的第一要务,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。

近些年来,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,但也呈现出较多问题。例如,中国农业基础薄弱,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较多,农业生产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,农业效益比较低等。要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,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。

(二)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

中国农业基础薄弱,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的传统农业存在许多问题,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低,单位耕地面积的投入高,产出低,不能满足国民对农业物资的需求。同时,农业受到土地资源、水资源短缺的束缚,自然灾害发生频繁。

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表现突出。近年出现的三聚氰胺、膨胀剂西瓜、瘦肉精等事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,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。民以食为天,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,也是影响市场竞争秩序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。

农业生产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。有效供给未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,农业大而不强、大而不优,导致农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。同时,不合理的供给结构也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,林地、草地、湿地被过度开垦,地下水超采严重,农业面源污染加重,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。

农业效益比较低。当前农业生产的高成本已成为重要问题,不仅导致国内外粮价倒挂,同时大量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带来成本和生态双重压力,也危及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二、农业转型的途径

推进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,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。

(一)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,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

现代农业首先是质量安全的农业,要让消费者吃饱吃好、吃得安全放心,要坚持“产出来”与“管出来”两手抓。一方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产品等的技术研究和基地建设,提高农产品的专业化、组织化程度,从源头上增强农产品企业的安全意识,推进农产品的安全生产;另一方面,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,建立产品追溯制度。

(二)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

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,抓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,启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,完善监管机构和监管机制,加大综合***与专项整治力度,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。

(三)农业发展方式生态化

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,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。一方面,要切实加大耕地、水、草原、水域滩涂等保护力度,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,发展生态循环农业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;另一方面,要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,加大治土治水治环境力度,降低农地开发利用强度,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,严格管制滥用乱用农业投入品,净化、修复农产品产地生产环境。

(四)农业生产产业化

注重农业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加快选育高产稳产、优质高效新品种,推进农机农艺融合,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,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设施装备水平,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。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,要坚持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,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,提高规模经营效益,提高农产品加工流通效率。

(五)注重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,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

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、满足市场需求,必须立足资源禀赋条件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,通过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,优化种养业结构,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等,推进农业结构调整。



分享到:

seo seo